黔西南大地日新月异,谈古说今展自信,国家级非遗布依族“八音坐唱”(下称布依八音)是最令人感怀的方式之一。
(相关资料图)
8月19日15时,一台由黔西南州文化体育广电旅游局主办的黔西南州布依族“八音坐唱”比赛在兴义市万峰林景区布依八音堂举行,12支布依八音表演队及市民游客齐聚,从旭日东升到暮色四合,共享这场布依八音盛会。
奇山秀水搭歌台,欢歌笑语连成海,看,那民族盛装,让布依八音有颜色,且缤纷多彩;听,那乡音声腔,让布依八音有形态,如清泉流动,如清泉流淌,且山风过耳;赞,那男女老幼,让布依八音有生命,并不断生长,且如花绚烂——
古韵在,为坚守八音而奏——
秋高气爽,非遗在文旅舞台“唱主角”,听一曲流淌在民族山乡田野的布依八音当然是人们的最佳消遣。
蓝天为幕,峰林为景,一敲刺鼓起乐,月琴声声,牛角胡阵阵,唢呐锣鼓齐鸣,悠悠布依八音唱响布依八音堂......国家级非遗项目布依八音代表性传承人梁秀江带领的巴结南盘江秀江八音表演队首个登台老幼同台摆好架势,以《迎客调》拉开比赛序幕,喜迎同乐与游客。
一曲古朴、声声悠扬,老一辈布依八音“守艺”人鼓足劲为年轻人打样,原汁原味、信手拈来的曲调,听来隽永、亲切,里面含着浓浓的乡情,开场瞬间即让现场沸腾。
2006年,兴义市申报的布依八音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兴义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布依八音)之乡”,是布依八音传承的核心区域之一。飞扬在南盘江畔的布依八音,从历史烟尘中走来,从鱼米之香中飘来,从青山绿水中传来,打破了时空界限,被一代又一代“守艺”人守护着、传承着,记录着民族文脉的演进过程,并以其非凡绝响的天籁之音促成文化传播、民族团结、国际交流、和谐共荣,成为声音的活化石,在黔西南多元文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
为布依八音传承、保护,梁秀江等非遗传承人是展示布依八音的“名家”,是解读布依八音技艺的“专家”,是助力布依八音走出大山的“使者”,他们带着自己的表演队走上舞台,带着布依八音走进校园、走出贵州,乐此不疲。
这次,老辈传承人特意带了青少年一起参赛,对此,梁秀江说:“孩子们听到的是民族音乐,学到的是传统文化,看到的是非遗坚守,希望他们能接过父辈、师傅的衣钵,坚持把布依八音传承下去。”
“老树还得长新芽,祖先留下来的遗产不仅要传承,还要丰富和发展。”退下舞台观赛,梁秀江看坚持了一辈子的布依族八音传承越来越见成效,懂弹的、爱听的、会唱的人越来越多,喜不自禁的他有了新愿望:将借鉴其他兄弟队伍的亮点,让来自布依八音更丰富、更出彩。
新声来,为创新八音而聚——
这是一场特别的比赛,寻传统瑰宝、习非遗手艺、传文化底蕴、讲非遗故事,让人热血沸腾又柔情满怀。这次一场难忘的盛会,不仅有老一辈人的热爱和坚守,还有新一代为其注入活力。
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多支队伍大胆融入新元素,以自创、自编、自导、自演的节目展现了各自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彰显了民间文艺丰厚的土壤、精湛的技艺和别样的情怀。
民族节庆、嫁娶、建房、祝寿等场合,是布依族琐碎日常温暖生动的所在,布依八音必是标配。其中,贞丰县布依八音坐唱队、望谟县新屯八音队立足本土化再创作,不仅在表演中加入了铜鼓、长号等布依族乐器,还将流传当地的传统布依族婚俗、铜鼓十二调、布依族服饰、小打音乐等非遗项目与布依八音互融共促,形成了极有生命力和传唱力的布依八音作品《婚嫁歌》和布依八音情景剧《出嫁》,给人视觉听觉强烈的冲击力,男女歌唱喜悦传给爱乐者,让人倍感布依族古朴、厚重的韵味。
表演队中不乏不少非遗“传二代”让非遗不“遗” ,专门返乡加入团体进行学习、与母亲同台以歌传情的在校大学生王丽莎就是其中之一。母女同台的一幕幕,让人动容。
王丽莎告诉记者,母亲是小打音乐传承人,自己从小听着母亲唱、跟着母亲学,熟悉曲目中那些老民俗传统、说唱艺术,传承最贞丰的民族文化,也常跟着母亲在各个景点、舞台宣传非遗,留下属于贞丰的声音。
“很高兴与母亲和长辈们一起登上比赛舞台并收获三等奖。向大家展示贞丰的风采,让大家了解了我们的民族文化,这是一次很好的宣传机会,对我们传承和创新非遗技艺也起到了积极作用。”王丽莎喜悦地表示,通过比赛与其他队伍有了更多交流和学习,未来会通过新见识、新视野,结合现在年轻人喜欢的元素,让布依八音等非遗以年轻方式走进生活,广传四方,所愿皆成真。
妙出圈,为诗与远方而赛——
布依八音争艳,一曲接着一曲,唱出美好新生活,唱出时代自信,人们或席地而坐,或驻足聆听,或轻声跟唱,或通过网络、社交媒体等多渠道见证布依八音的“高光时刻”,不停为精彩的比赛欢呼鼓舞,热血与青年之声、创新之行共沸腾,纵情沉醉于一波波布依族八音的浪潮中。
不止于非遗传承人,唱响布依八音的还有当地群众。来自万峰林双生村、鱼龙村等村寨的村民八音表演队最后登台,把黔西南州文化馆通过基层文化服务送来的民族文化培训成果尽情展现,12支参赛的八音表演队随性加入,共奏布依八音和谐共生的“百人交响乐”妙出圈,成为现场观众心中最美的一幕。
让布依八音拥抱景区,玩出不一样的“文化味儿”的大赛,既是现实的手段,也是长远的打算。
近年来,得益于黔西南州高度重视、文旅部门的体系化保护,以布依八音为代表的丰富、优质的非遗项目与旅游资源“联姻”,成为黔西南州文旅的一张张名片。在当地全力打造国际一流山地旅游目的地、国内一流度假康养目的地之际,这些非遗项目如何多元融合与更多产业深度嫁接,为文旅产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新契机,并有效转化为让游客真正感知的场景、故事、体验,是摆在文旅人面前的重要课题。
作为布依八音的深耕者和研究人,黔西南州文化馆副馆长、研究馆员汪立新认为,比赛呈现了参与度高,参赛队伍各具特色,在传播、应用、展示等方面拓展思路,展现了布依八音多元融合发展的可能性等亮点。
“这是我们州举办的第二次大规模的布依八音比赛,每支队伍都为比赛投注了极大热情和精力,为切实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遗带来了启发,为探索非遗和旅游的融合提供了思考。”汪立新表示,将以比赛契机,结合黔西南州“康养胜地 人文兴义”的城市定位,发掘更多的文艺人才和队伍带动非遗走进景区,为景区增添文化魅力,推进非遗旅游产品和业态升级,并通过布依八音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村寨等,使更多的人更加了解八音坐唱,参与到非遗传承和文化传播之中,更好地激发非遗的创造力和生命力。
文化如水,润物无声,八音似桥,沟通有道,虽曲终人散,大赛却为秋热如盛夏的当前,吹来了一股山间乡野的凉爽新风!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钱星星
编辑 段源兴
二审 宋洁
编审 陈俎宇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