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中原腹地,一支由新型电子对抗力量组成的防空分队,与模拟蓝军打响了一场72小时电子攻防战。
乡间的林荫小道上,陆军第73集团军某旅电子防空分队正隐蔽机动,快速向战斗地域开进。今年以来,他们通过构设拟真战场环境,在与蓝军常态交锋和周旋较量中沙场亮剑,锤炼官兵战斗本领。
部队刚出发不久,战斗便悄无声息地打响。蓝军无人机分队派出的多架无人机飞临目标战场空域,企图利用空中优势快速侦知红方编队位置信息并判明红方机动路线,实施干扰打击。
(资料图片)
“敌我识别站发现蓝军无人机……”电抗分队装备车内值班员话音未落,就遭到蓝军强压制干扰,通信被迫中断。
在机动的营指挥车内,战斗信息正源源不断汇总至此。营长余嘉扬紧绷的神经一刻也没有放松,他在等待时机,一击命中蓝军“穴道”,化解蓝军的进攻。
面对蓝军的电子压制,红军指挥员迅速调整部署。按照应急联络预案,分队迅速启用备份组网恢复通信,干扰站对蓝军干扰源进行跟踪、定位,同步展开抗干扰作战,火力小分队对蓝军临空无人机实施战术打击,消灭蓝军有生侦察力量。
“蓝军干扰减弱,主网通信恢复!”随着值班员的报告,标志着红军的反干扰手段像点穴一样直击蓝军要害,取得战果。在官兵们密切抗扰协同下,部队在机动中对抗、在机动中转移,成功驶出干扰区域并占领目标阵地。
“全程模拟战场环境,全程融入作战链条,全程没有导演方案。”该营营长余嘉扬介绍,他们在演训中通过独立设置蓝军部队,不受指令导调,最大限度地构设实战化训练环境,让官兵在极限环境中提高应急作战能力。
冲破层层阻碍占领目标阵地后,电子防空分队各站装备随即加压上电,迅速完成战术组网和联调联试,做好了一切战斗准备。
战斗一触即发。“东南方向,方位139°,‘敌机’一批多架。”操作舱内,二级上士张杰从雷达屏上捕获蓝军动向,并通过指挥链路将实时空情传送至联合指挥所。情报处理车内,指挥员下达作战命令:“准备实施信息阻塞干扰!”
随着命令下达,一张实时更新的区域态势图通过指挥网路迅速分发给干扰各站。10公里、5公里……“敌机”距离越来越近,一张无形电子天网也迅速铺开。
正当电子防空分队的官兵进入紧张的待战状态时,蓝军强大的电磁干扰不期而至,蓝军战机乘着电磁迷雾的掩护向红方阵地凶猛扑来。
伪装欺骗、信息阻塞……对抗中,蓝方频出狠招,红方因势变招,见招拆招。在通信不通畅、态势不连续的情况下,电子防空营依托友邻部队,将支援态势及时引入指挥网络,并在锁定蓝军通信频段后果断发起攻势。信息共享,协同出击,红方一举“击落”来袭“敌机”。
在看不见的战场里,红蓝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战场态势波诡云谲,红方指战员沉着应战。
得益于该营长期在对抗检验中总结梳理的“最佳策略集”,新战友们在一线战斗岗位同样挑起大梁。列兵江鹏根据智囊集信息独立识别蓝军信号特征,并结合搜索、推理选择最佳干扰策略,对“敌”实施干扰。
“电子防空,打的是融合体系,打的是战法理念,看不见的硝烟里全是枪林弹雨。”提及战法理念的改变,电子防护分队班长周建康感慨颇多。近年来,该营在不断摸爬滚打中更新作战理念,梳理多套典型战法。
战斗持续到深夜,来不及调整,上级命令电子防空分队立即组织撤收转移,前出占领3号目标阵地。官兵们在无光条件下交替掩护撤出阵地,短时间内便完成撤收转移和车辆编队。
暗夜条件下的作战,更加考验战士们的看家本领。转移途中,蓝军多架电子干扰机再度临空袭扰,并发射数十枚激光制导导弹袭击红方编队。红方指挥员郭学洋沉着应变,命令光电防护队编成机动防护队形,同时下达发射干扰弹的命令。
根据预警参数,中士李海军调转炮台发射光箔条干扰弹。与此同时,光电防护队内多车联动施放干扰,瞬时间车队处于烟幕遮蔽之中,蓝军导弹被成功诱骗至假目标,车队毫发无伤脱离危险地域。
通过战场观察无人机可以看到,占领新阵地后,电子防空分队多架电子干扰机呼啸升空,低空前出对蓝方阵地实施进攻。演练中,双方多次互换角色,在近似实战的条件下,检验部队干扰与反干扰能力。
驻训展开以来,这支部队紧盯职责使命,研练解决电子防空作战筹划、电子对抗侦察等内容,努力打造一支新型电子对抗部队。
该旅某营营长余嘉扬表示,“此次训练我们将数据运筹融入作战体系,量化了各台站单元作战能力指标,下一步我们将紧盯空地一体破网断链、联合体系对抗等高端战争催生的高难度课目专攻精练,持续创新电子对抗战术战法,不断提高部队遂行使命任务的能力。”
林江鹏 彭齐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博 来源:中国青年报
标签: